close
絕美的產品設計與賈伯斯,似乎總是蘋果迷津津樂道的話題。賈伯斯擁有獨特的創新點子與個人魅力,往往成為產品銷售的重要推手。有賈伯斯的蘋果看起來一切美好,但若有一天賈伯斯退位了呢?誰才能成為萬中選一的接班者?


難想像沒有賈伯斯(Steve Jobs)的日子。在最近全球金融風暴的超低氣壓籠照下,裁員、縮編、減少資本支出等關鍵詞,出現在國內外各種財經新聞標題中。也因此十月二十日蘋果公布第三季財報的亮眼表現後,當天即時新聞和隔天的版面頭條都放上這則消息。此時此刻,市場最缺的就是信心。

「在蘋果亮麗一季的背後」(Behind Apple's impressive quarter),這是《財星》(Fortune)雜誌網站隔天的頭條新聞標題,前言則是:「儘管經濟疲軟,賈伯斯向信眾們保證,蘋果仍將持續痛擊對手。」 他似乎具有某種魔力,總是能在對的時間,對的地點,做對的事。

源源不絕的創新魔力

一九七六年,越戰結束的第二年,大學輟學生賈伯斯和高中學長沃茲尼克(Steve Wozniak),也是另一位大學輟學生,在矽谷成立了蘋果電腦。兩位二十出頭的加州嬉皮,振奮了在海外打敗仗而信心低迷的美國社會,讓他們相信美國夢仍然存在。

一九九七年,當個人電腦業因供過於求,開始走入低價,甫回任蘋果執行長的賈伯斯,旋即以一系列色彩炫麗的iMac電腦,告訴市場和消費者:「且慢,電腦還不是低價產品,起碼蘋果電腦不是。」

其後的iPod和iTunes,則為那些認為網路是侵權和盜版溫床的唱片業者,找到了商業模式。 更特別的,是他的魔力源源不絕,總讓市場驚艷。

兩年前,當蘋果在紐約第五大道開起專賣店,與那些時裝和珠寶品牌比鄰而居,人們再次見識到這位金童點石成金的功力:「原來科技產品還可以這樣賣」。

《數位時代》去年底開辦的「遇見創新者」論壇,陸續邀請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、新浪網創辦人蔣顯斌和年代電視創辦人邱復生等擔任主講者。當這群在台灣被認為最具創新力的人,被問到「你認為最創新的人是誰」時,答案驚人地相似:「賈伯斯」。

伊夫接班呼聲最高

下一個問題,也是所有關心蘋果和賈伯斯的人所要追問的,不是賈伯斯還有哪些新概念要推出,而是在賈伯斯之後,誰能接班?這不僅是接下賈伯斯在蘋果的位子,還有他在美國社會和全球業界的地位。

隨著賈伯斯癌症復發的消息不時傳出,以及兩個月前富比士網站誤貼他過世的新聞流出後,蘋果股價應聲重挫一五%,「誰是賈伯斯接班人」已成為必須盡快找到答案的問題。畢竟像先前可口可樂和麥當勞那種執行長因病猝逝,導致接班安排不及,造成領導真空,誰都不樂見。 目前呼聲最高的,是負責蘋果工業設計的靈魂人物伊夫(Jonathan Ive)。他是賈伯斯和蘋果過去十年重新成為媒體焦點的關鍵,也是賈伯斯每天熱線通話的對象。

這位不到四十歲的英國設計師,精準詮釋了蘋果「Think Different」的精神,把當年另一位創辦人沃茲尼克做出「友善好用」產品的概念,做了新的演繹。 在蘋果還未浮出水面的接班人當中,伊夫的知名度最高,但他除了工業設計之外,在預測產業前景和銷售能力方面,是否具備賈伯斯的天分,將被一一檢驗。

悠遊矽谷和好萊塢的能力

首先是橫跨科技和娛樂業的能力。蘋果總部所在的庫柏提諾市(Cupertino),位於矽谷南邊,往南開車到好萊塢僅三小時車程,但兩地心靈距離遠大於此。科技和娛樂,是加州的兩大支柱產業,但彼此交流並不多。矽谷的主流是「工程師」(engineer)文化,專注某一項創新技術做到世界領先,再找市場;好萊塢的主流是「製作人」(producer)文化,從市場需求反向思考,去整合各種專才產生一個產品。

矽谷的代表人物是葛洛夫(Andy Grove,英特爾創辦人)和佩吉(Larry Page,Google創辦人),好萊塢的代表人物是盧卡斯(George Lucas,《星際大戰》製作人)和史匹柏(Steven Spielberg),但你很難想像葛洛夫和盧卡斯能對談並合作。 迄今,矽谷創業家經常出現在娛樂版的,只有賈伯斯和甲骨文創辦人艾利生(Larry Ellison)兩位。

艾利生以休閒時開戰鬥機和參加帆船賽出名,但賈伯斯卻是率領皮克斯(Pixar)做動畫,與盧卡斯和史匹柏的夢工廠(Dream Works)競爭,並聯手迪士尼(Disney)與華納兄弟(Warner Bros)抗衡。賈伯斯既非工程師也非製作人,但悠遊於兩者間,在矽谷和好萊塢都闖出名堂,樹立很難被跨越的門檻。

其次,是銷售願景的能力。蘋果被多位品牌學者定位為「宗教品牌」(cult brand),消費者就像教徒般忠誠且狂熱,把賈伯斯當成教主崇拜,每次他一出場發言,都讓人引頸期盼。在多本研究蘋果和賈伯斯的書裡都提到,許多後來成功的想法和產品點子,並非來自賈伯斯,甚至一開始他還提了反對意見。但是等到產品上市,賈伯斯將其包裝成願景並推銷出去的演講功力,卻是關鍵。

《財星》雜誌以「忠誠信徒」(the faithful)來形容蘋果迷。 沃茲尼克回憶,當年開發蘋果一號時,需要很多晶片,但受限於經費,只能等待,可是賈伯斯總有辦法,「拿起電話打到晶片公司,他們就願意免費送晶片過來測試。」這種能力可否複製或轉移,是賈伯斯接班人的一大難題。

順利交棒才能再創蘋果高峰

賈伯斯和比爾.蓋茲(Bill Gates)創業時間及經歷類似,蓋茲雖然事業做更大、財富更多,但影響力只在電腦業,魅力也不如賈伯斯,但他於今年七月順利交棒,而且交棒計畫在幾年前就啟動。沒有蓋茲的微軟,一切正常運作,但是沒有賈伯斯的蘋果,結局則是一個大大的問號。 這兩人三十多年來亦敵亦友,很像職業網球界的山普拉斯(Pete Sampras)和阿格西(Andre Agassi)這兩位美國選手。

山普拉斯專注打球,贏得大滿貫數目遠多於阿格西,但在球場以外的生活很普通,連上麥當勞排隊買漢堡都被當新聞報。相較之下,自己買私人飛機當交通工具、有過兩次婚姻外加諸多緋聞、球場造型標新立異的「壞小子」阿格西,身上有更多賣點,也讓網球這項運動被廣為認識。

山普拉斯退休後,新生代球王費德勒(Roger Federer)很快頂上來,未來成就很可能超越山普拉斯;但是阿格西退休後,現役選手沒有一位像他這樣,球場上能拿冠軍,球場下一樣精采。山普拉斯退休前,就看好費德勒將接下他的位置,但是下一個阿格西在哪裡,迄今沒有答案。 也因為挑戰更大,如果賈伯斯能順利找到接班人並交棒,那將是他再創生涯高峰的另一個起點,而不是終點;如果失敗,賈伯斯的這趟神奇之旅可能止步於此。

手機撥打網路,通了! Apple與Google創造科技新浪潮

文/李欣岳

在今年以前,創造iPod音樂奇蹟的蘋果,和以網路搜尋引擎起家的Google,在各自的領域不斷創新,擁有過半的市占率,兩大龍頭的發展途徑,宛如兩條平行線。

這段彼此各自發展毫不相關的情形,最近被打破,七月蘋果的iPhone 3G上市,在全球引爆搶購熱潮;緊接著九月,首支採用Google手機作業平台Android、宏達電子製造、手機營運商T-Mobile推出的智慧型手機G1在美國上市,幾乎吸引了所有財經科技媒體的報導。蘋果與Google的首度對決,正式在手機領域展開。兩大堪稱是「手機新生」的科技霸主,一出手,從此徹底改變手機產業的遊戲規則。

「蘋果與Google,是手機產業模式最大的改變者,」美國《商業週刊》指出。因為擁有三十五億用戶的手機、十五億用戶的網路,原本在這最大兩塊科技應用領域的障礙,在蘋果與Google加入手機產業後,已經被打通。

摩根士丹利(Morgan Stanley)則指出:「手機上網(Mobile Internet)是下一波科技大成長的主流。」網路從原本受限於桌前的PC,進一步延伸到手機與移動過程中。

「蘋果的目標,是要領先所有人三步,在手機上網領域,蘋果仍領先兩步,」投資銀行Piper Jaffray分析師穆斯特(Gene Munster)形容,因為蘋果改變了人們使用手機的方式。

從七月AT&T在美國推出綁門號的iPhone 3G手機之後,iPhone 3G陸續以此模式在全球與當地營運商合作上市,引發搶購熱潮。根據Piper Jaffray預估,iPhone 3G今年與明年的銷售,分別為一千三百萬支、四千五百萬支,而iPhone 3G與各國手機營運商綁門號的方式,也為營運商創造出更多新用戶。

根據市調機構NPD統計,今年第二季(六至八月),iPhone 3G是美國智慧型手機市場中最暢銷的機型,市占率達二四%,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從其他營運商轉至AT&T。

手機軟體成蘋果營收新來源

在iPhone 3G酷炫的設計背後,藏著蘋果改變手機產業的企圖心。除了手機之外,蘋果另外成立「應用程式網站」(App Store),專門針對iPhone 3G的使用者,與各種手機應用程式的開發廠商合作,如同iPod結合iTunes的模式,讓使用者可以免費或付費下載不同的遊戲、工具、應用程式到自己的iPhone 3G。

這套模式成功地將網路內容與服務延伸至手機上,隨著手機熱賣而獲得成功,目前應用程式網站每天可創造一百萬美元的營收,Piper Jaffray預估明年整體營收可達十二億美元。 「蘋果已經引發最新一波的矽谷掏金熱,」《商業週刊》形容。

蘋果搭造起的網路平台,創造出各種手機應用程式的新營收來源,每筆付費下載,蘋果收三成,另外七成則由程式開發商獲得。此外,開發的應用程式中,多數與使用網路服務有關,讓使用者花更多時間在手機上網,營運商因此可收取更多連線費用,並且吸引更多獨立的應用程式開發商加入。

目前開站僅四個多月的應用程式網站,就已經有超過四千種應用程式供人下載;相形之下,手機龍頭諾基亞旗下的手機作業系統Symbian,經過十年努力,目前累積不到一萬種應用程式,蘋果成功地打造出新的手機產業模式。 在各式針對iPhone 3G開發軟體的廠商中,IBM的加入最受矚目。

九月底,IBM宣布將提供旗下的email程式Notes,免費在蘋果的應用程式網站下載,服務原本就使用Notes的企業用戶。除了email之外,也可在手機上閱讀行事曆與通訊錄。與各種小型軟體開發商相比,藍色巨人IBM的動向更具指標性,目前Notes在全球擁有約一.四億名用戶,全球百大企業中,有半數以上的內部email系統是採用Notes。

Google開放手機作業平台

繼蘋果之後,Google是另一個投入手機產業的「超級新人」。由宏達電子製造、搭配T-Mobile的智慧型手機G1,是第一支採用Google手機作業系統Android的Google Phone。

和蘋果切入手機模式的最大差異在於,Google免費開放Android的程式碼,任何手機製造商、營運商、軟體開發商,甚至個人使用者,都可以不用透過Google的認證或審核,自行在手機上開發各種應用與功能。

「蘋果的手機是美女、Google的手機是智者,」《時代》雜誌形容。 G1沒有iPhone 3G讓人驚艷的外觀設計,而且更厚、更重、螢幕也更小,主要鎖定重視手機功能性的消費者。在G1上,可以登錄Google帳號,使用Google如網路瀏覽器、搜尋、Gmail、行事曆、地圖、YouTube等網路服務,另外還可同時執行兩個以上的應用程式,在功能與使用上,G1更像一台迷你筆記型電腦。對Google來說,則是希望藉著Android的推廣,將成功的網路搜尋與關鍵字廣告模式,從PC延伸到手機上,創造更多的網路廣告營收

「Android是給手機製造者、iPhone是給手機使用者,」《紐約時報》比較兩者不同模式。由於Google程式碼開放給手機廠商免費取得,每支手機可因此省下二到十美元的軟體費用;對手機廠商來說,也因為開放式的作業系統,能獲得更多自由。

Google在八月底也宣布,將針對採用Android作業系統的手機,成立應用程式下載網站Android Marketplace。 《紐約時報》推測,因為蘋果應用程式網站上的應用程式,必須經過蘋果同意才能放上去,那些在蘋果網站上受挫的應用程式開發商將倒向Google。研究機構Yankee Group分析師霍維(Carl Howe)則指出:「從開發商角度來看,Android的開放性,讓它成為一個發展方向穩定且持續的平台。」

相形之下,iPhone則是完全由蘋果主導的封閉平台,發展方向外界很難掌握,「但現階段和蘋果合作,是將程式變現金最快的方式。」

根據《商業週刊》報導,摩托羅拉預計明年第二季,就會有採用Android平台的新手機上市,將把Facebook、MySpace兩大社群網站的功能延伸至手機上。

經濟學人》的報導則指出,韓國的三星、LG,將會是下一波推出Google手機的廠商。

打破手機營運商的主導權

「蘋果與Google加入手機產業,打破過往手機營運商的主導權,」《商業週刊》指出,手機使用者不用再像過往,得要透過營運商,現在可以透過手機軟硬體廠商,更容易下載、設定自己所需要的服務、內容與軟體。 和PC、網路的發展相比,手機的發展缺乏全球共通的產業標準。歐洲、美國、日本、韓國各自擁有不同的模式與規格,各地區的手機營運商因為在地優勢、封閉系統,擁有絕對主導權,手機軟硬體廠商在不同國家市場,往往要針對不同的營運商系統做產品調整。

如今,iPhone 3G是由蘋果主導、各地區營運商配合,Android開放式平台,則讓手機製造商在統一的規格下,將心力與資源集中在開發新手機與各種應用上。

手機上網是美國在手機領域上,首度有機會取得領先,並讓創新能量重回矽谷。根據專業顧問Chetan Sharma的統計,今年第二季美國的手機數據(Data)傳輸比去年大幅成長四成,達到八十二億美元,占整體無線服務市場的比重則從去年的一七%提高到二一%,手機上網在美國成長十分強勁。

《商業週刊》指出,同樣來自矽谷的蘋果與Google,在各自打造出的手機上網模式中,中心角色是手機製造與軟體開發廠商,矽谷則在這兩大創新源頭帶動下,逐漸在手機上網的創新上,聚集出更強大的能量。

例如根據《商業週刊》報導指出,日本營運商NTT DoCoMo及其他亞洲的手機營運商,正積極在矽谷尋找手機內容與軟體的新創公司(Start-Ups),作為投資或購併的目標;諾基亞則在矽谷附近的聖地牙哥,成立規模四百人的新研究室;諾基亞旗下的Symbian,也正在擴展美國分部。

面對蘋果與Google強勢進軍手機領域,原本在手機產業各據山頭的勢力,也正在全力反擊。其中,以市占率超過四成的手機龍頭諾基亞,最受重視。十月初,諾基亞第一支觸控螢幕手機正式上市,外觀與iPhone十分相似,但價格卻少了將近三分之一。另外,諾基亞還提供使用者一年的音樂服務,可以從四大唱片廠商下載及保存音樂。

諾基亞具備高度競爭優勢 若以市場規模來看,諾基亞今年預估銷售五億支手機,約是蘋果手機銷售量的五十倍,擁有規模經濟的成本優勢;若以產品布局來看,諾基亞擁有高、中、低階手機完整的產品線,同時擁有手機作業系統Symbian,和Google的Android一樣,是免費開放的手機平台,另外諾基亞也成功打造了網路內容與服務的網站Ovi。從全球據點來看,在有手機用戶的國家,諾基亞幾乎都有經銷通路或是與營運商綁門號的合作模式,而iPhone 3G至今在不到六十個國家,與當地主要營運商合作上市,Google手機則只有美國上市。

「諾基亞的手機,可以在許多甚至沒聽過蘋果的地方買到,」《商業週刊》指出諾基亞最大的優勢,就是在全球綿密的銷售據點與超過四成的市占率。

《商業週刊》更進一步指出,「在許多開發中國家,手機是唯一能上網的工具。」因此,手機得要有更多不同的功能與不同價位的機型,諾基亞在市占率超過五成的印度,今年就推出具有地圖、email、天氣預報等功能的平價手機。儘管蘋果與Google搶占了不少鎂光燈,但老大哥諾基亞在手機上網的競爭中,仍具備高度優勢。

各勢力紛紛搶進 軟體龍頭微軟,則是手機上網領域中另一個重要的山頭勢力。在智慧型手機領域,微軟的作業系統Windows Mobile僅次於Symbian,市占率約一五%,挾著PC領域絕對的主導權跨足手機領域,一直都受到市場高度關注,預計在二○○九年推出的新版作業系統Windows Mobile 7中,也將加入應用程式網站Skymarket的服務。微軟在PC領域中,Windows作業系統擁有長期合作且數量龐大的應用程式開發商,在科技主流朝上網手機轉向時,這些合作廠商將會是微軟最強大的後援。

面對主導權式微的考驗,全球各手機營運商的反撲勢力也不容小覷。《商業週刊》報導指出,T-Mobile就正在規劃自己的應用程式網站,針對用戶提供不同機型手機的下載服務。此外,越來越多的手機營運商看準手機上網的趨勢成型,開始加強自己的實力,準備提供各種手機上網的內容與服務。例如九月AT&T宣布以二千四百萬美元,購併專攻網路社群行事曆的廠商Zvents;十月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大的手機營運商Telefonica,宣布以一千萬美元購併專攻線上行事曆的廠商Eventful。 除了手機產業各大廠之外,後起之秀的社群網站搶進,也是另一個焦點。


社群網站龍頭Facebook預計在今年聖誕節,與英國和記黃埔集團旗下的INQ,在英國與澳洲推出內建Facebook應用功能的平價手機,過去一年來,Facebook已與超過五十個國家、上百家營運商簽訂合作計畫。第二大社群網站MySpace也與二十個國家、二十七家營運商合作。

兩大社群網站將陸續在各自合作的營運商網站或手機中,提供自己的應用功能。 這場今年引爆的手機上網戰役,短期內很難分出輸贏,但可以確定的是,這將會是科技產業接下來最重要的一戰。

在此以前,誰會想到蘋果、Google、諾基亞、微軟、全球各電信營運商這些科技巨人廠商,竟然會在同一個領域競爭?而這場戰役的結果,贏家將一舉拿下網路與手機兩大重要科技版圖,輸家則很可能連本業都不保。

經濟學人》指出,這場戰役,與八○年代微軟與蘋果爭奪PC作業系統的主導權,有著許多不同與相同之處=最大不同之處,在於這次是「列強競爭」而非「雙雄對決」,複雜度遠超過當年;最大相同之處,則在於「誰能吸引最多的軟體開發商到自己的平台」,吸引更多拿手機來上網的使用者,誰就是最後的贏家。

關鍵3力,打造網路主題商店


「提高價格真的很困難,我們的衣服『單價破三』(超過三百元),就會明顯賣得比較差,所以賣場整體毛利很低,大概只有一○%左右,」網拍女裝東京著衣老闆周品均的說明,正指出網路商店低毛利的困境,是經營上的重大瓶頸。 所以我們該放棄網路購物市場了嗎?今年度對企業老闆可算是個「歹年冬」,物價漲、買氣差,根據經濟部九月份的調查顯示,台灣零售業出現歷年罕見的連續三個月負成長


但是當傳統產業苦哈哈的同時,電子商務市場反倒成長,雅虎奇摩總經理洪小玲表示,雅虎奇摩購物中心今年前九月業績比去年同期成長三○%,預計全年可達到新台幣九十七.五億元,「營業規模已直逼實體百貨公司。」因此在不景氣的世道之下,網路市場反而是一條機會之途。

《數位時代》在網路商店中發現主題類型的專門店,在毛利表現上比大眾類型商品優異許多。例如販賣設計師公仔的「Pixie線上創意平台」、主打日系裏原宿風格的服飾店「山東SANDON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 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

    發表留言